top of page
台灣智庫

連勇智/數位南向的資金活水

連勇智/台大國企系教授


疫情加速了全球數位轉型,東南亞也不例外,無論是產業發展或民生消費,數位應用在當地越來越普遍,傳統產業轉型需求也日益殷切。台灣身為資通訊產品製造大國,應有能力與實力成為東南亞國家數位轉型的夥伴,因應此一趨勢,政府推出「進階版」新南向政策「數位新南向」,可謂正當其時。


面對數位浪潮,國內既有企業受限於傳統組織與管理系統,未必能靈敏調整、順暢轉型,若要有效推動數位新南向,引導國內新創企業能量的投入東南亞市場必不可或缺。但從現實層面來看,新創企業對於進入東南亞市場未必如此積極,主因在於新創企業資源薄弱,跨國經營以及對固定資產、設備的投資,都會是沉重負擔。因此政府成功推動數位南向的關鍵,在於如何引入資源活水,幫助新創企業投入新南向市場。


圖片來源:Pixabay


儘管新創企業資源薄弱,台灣資本市場近年來卻是虎虎生風,指數屢創新高,顯示市場中資金充沛,投資意願旺盛。若能以台灣活絡的資本市場為基礎,同時調整國內KY股機制,將能吸引在東南亞落地的台灣新創企業回台上市,這樣的路徑一旦打通,滿手現金的台灣私募基金(PE),將更有意願投資進入東南亞的新創企業,藉此強化投資收益。自古人是英雄錢是膽,台灣新創企業若能獲得私募基金投資,才有可能大膽南進。


這兩年因先前爆發的中國企業財報作假個案的影響,KY股給人投機、風險高的印象,上市風潮不再。然而台灣經濟先天上就必須要與國際市場接軌,尤其面對東南亞經濟崛起,若能善用KY股制度,以台灣資本市場條件吸引「優質」東南亞新創企業到台灣掛牌上市,將可能成亞洲新創企業的資本中心,進一步活絡本地新創經濟與數位經濟。


政府推動數位南向,也應注意台灣新創企業在資產投資上的困難與挑戰,特別是東南亞當地不僅法令繁複,應付當地的人際關係也會造成新創企業困擾,誤觸地雷的案例屢見不鮮。為解決這樣的問題,日本到東南亞投資多由大商社帶頭與當地政府協商合作,設立日商經濟專區,台灣或可參考,由大企業帶頭設立台商專區,讓新創企業以更簡便的方式在東南亞設立營運據點。


在東南亞設立經濟特區當然所費不貲,是否有大企業願意帶頭前往,會是問題。所幸東南亞經濟長期成長可期,資產價值也會水漲船高,若能引導國內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資金(如保險業)帶頭前往,應有成立的機會。


只是依據目前國內法令規定,保險業投資國外不動產需百分之百持有,但基於保護主義考量,東南亞當地政府多數不樂意由國外廠商獨資開發經濟特區,若要有效落實數位南向政策目標,國內保險業境外不動產投資的管制,或有調整的必要。


原文轉載自自由評論網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