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台灣智庫研究部

第三場次:臺中成為宜居第二大城的分析與探討


主持人: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

報告人:臺中市政府副秘書長郭坤明

  臺中市社會局局長呂建德

臺中市交通局局長王義川

與談人: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

  《細味臺中》作者劉書甫

暖星空負責人傅柏勳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生程明彥

自由時報副總編施順冰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李長晏

本場次由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主持專題討論,劉董事長以一個臺中市市民且在地55年的生活經驗視角觀察,與臺中市副秘書長、社會局局長、交通局局長,以及各個在不同領域耕耘的與談人會談,為何臺中成為宜居第二大城的成因,進而分析與探討。

郭坤明:回顧與展望:從「三個第三」到「第二大城」

臺中市政府副秘書長郭坤明表示,臺中的「三個第三」係指在臺中打造「臺灣的第三個科學園區」、建設「臺灣的第三個國際機場」及讓臺中成為「臺灣的第三個直轄市」,而此政策奠定現今臺中發展的基礎。

臺中科學園區爭取的過程不易,當初政府為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政府優先推動「南北雙核心」政策。然而,為突破「南北雙核心」的刻版論述,台灣智庫舉辦多場研討會,呼籲「北中南三核心」發展之重要性,成為突破瓶頸、為政策落實之關鍵。臺中國際機場身為臺灣第三個國際機場,扮演著連接中臺灣與國際對外門戶的重要角色,林佳龍市長就任以來,積極進行交通建設,包括規劃大臺中山手線、捷運路網,以及開闢公車路線,全力讓機場周邊的交通更加便利。臺中升格直轄市,成為中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完成最後一塊拼圖。

隨著「三個第三」漸次落實,大臺中的城市競爭力獲得強化,也奠定發展的穩固基礎。在2001年以後,臺灣的國土發展由原本的南北雙核心,加入大臺中的發展,轉變成為三核心。在林佳龍就任市長後,經過近三年市政團隊的努力,臺中市在各項建設與評比上都有亮眼表現,期望藉由臺中成為全臺第二大都市的契機,肩負著帶領中臺灣發展的責任。

呂建德:宜居城市、社福領航:社會投資的理念與策略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呂建德開頭破題:「托育一條龍、托老一條龍」,將臺中打造成宜居城市,此施政目標是社會局的政策重點。

臺中市積極推動的兒童照顧方案「托育一條龍」,是具體實踐社會投資理念的前瞻經驗,希望育兒照顧不僅是發放津貼,更讓家庭負擔降低,另外也創造托育就業市場,增加工作機會,形成多面向循環的政策效益。宜居城市就是能秉持「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精神,在老人照顧方面,當前臺中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但與中央長照政策不同的是,臺中提出依據「721」的黃金比例而設計的預防性措施:70%的健康長輩維持身體機能,預防成為被照顧者,而亞健康輕度失能者提供次級預防照護,建立一個體系協助亞健康輕度失能者恢復自主生活的能力,利用社區、學校以及閒置的空間等,幫助他們恢復健康。

此二大政策目標是集合社會福利服務供給、工作家庭平衡、人力資本、活躍老化與產業政策性質於一身的綜合性策略,臺中市社會福利成功的治理經驗,是臺中市崛起為宜居第二大城的重要關鍵。

王義川:臺中.迎接軌道新時代

臺中市交通局局長王義川表示,身為臺中的交通局局長,除了臺中之外,整個中彰投苗都在規劃範圍內。縣市合併前,大家對於臺中的定義,僅侷限於「小臺中」,縣市合併後,納入原臺中縣地區,思考格局必須轉變成是一個「大臺中」,若要帶動整體發展,就必須要強化運輸系統的整合串連。

林佳龍市長上任後,為進行空間及產業發展重整,依大臺中產業及城市發展之策略,提出「大臺中123」發展藍圖,以一條大臺中山手線連結兩大國際海空港,串起三大副都心(豐原山城副都心、海線雙港副都心、烏日高鐵副都心)及臺中城中城都心作為發展主軸,消除山海線隔閡,強化山海間聯繫,串聯城市發展,縮短城鄉差距,將臺中打造成為宜居城市、生活首都。

其次,軌道運輸必須要有路網,臺中目前除施工中的鐵路高架化及捷運綠線外,經積極規劃爭取,大臺中山手線、捷運藍線、捷運綠線延伸等三項重大建設已獲中央支持,全數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宣告「大臺中123」這個政策不再只是願景,而是宣告臺中市正式邁向軌道路網發展新時代,未來交通局將努力儘早打造完善的軌道運輸路網,給臺中市民更便捷的大眾運輸服務。

與談:專屬臺中的城市能量,外在內在缺一不可

一個宜居城市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的特質?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從一個建築人的角度來分析,認為「建築」塑造臺中的風貌、臺中的美。此外,臺中輕快的生活步調,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特點,「懂生活的人,就會喜歡臺中」。為了讓臺中變得更加美好,除了都發局在推動的社會住宅方案外,目前龍寶建設也與逢甲大學合作,搜集各國在宜居城市上的相關資料,希望未來可作為臺中的政策建議。

身為年輕一輩的臺中居民對臺中又有什麼看法?《細味臺中》作者劉書甫認為,除外在條件外,內在條件也是相當重要的,而「定居的意義感」即是一項,而如何讓人產生認同感,一個城市的文化、生活、教育產業,這三個產業的能量、視野與潛能,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素養與價值轉化力的重要指標,也應該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標。暖星空負責人傅柏勳亦贊同這樣的看法,他更點出城市得以蓬勃發展的重點要素之一:「社群」,因此他透過TEDxDadun,串連藝文資源,形成一活動社群,帶動臺中的文化活力。中興大學程明彥同學則站在學生角度看待臺中,藝文活動是相當受學生喜愛,例如爵士音樂節等,但也期許,臺中的交通、圖書資源可以再多加規劃。

施順冰副總編則是以一位「為何移居臺中的市民」發表看法,他感受的到市長以及施政團隊對於臺中規劃的用心。再進一步分析臺中人口增加的原因,則治安改善、得天獨厚的好天氣,都市景觀良好、產業發展進步等都是重要因素。他亦期許臺中是文化城,一定要將其風氣維持且繼續往上帶。中興大學李長晏教授認為,臺中之所以成為第二大城的三大因素為:產業、社福、交通,此外如何與鄰邊城鎮共生共榮亦是一大考驗。從前面三位報告人可以明瞭,林佳龍市長與市政團隊極力在替臺中市民創造一個更好的宜居城市。最後,副市長林陵三總結,與談人所提供的建議都相當寶貴,市府團隊會認真檢討改盡,讓臺中市更加美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