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董思齊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

川普的日韓巡訪對韓半島情勢之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在其長達12天的訪問亞洲行程中,一共造訪了五個亞洲國家,首先是訪問日本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高峰會晤;隨後訪問韓國,舉行和文在寅總統的美韓高峰會談,同時於韓國國會發表了演講;其後展開訪中行程,同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高峰會談。結束在東北亞的行程之後,川普總統隨後轉向東南亞,參加於越南峴港所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及東盟(ASEAN)成立五十周年紀念儀式。

適逢北韓核武議題持續升溫之際,川普總統在訪問韓國和日本時,亦分別與安倍首相以及文在寅總統交換彼此對於解決北韓核武問題的看法。在與安倍首相進行高峰會晤時,美、日兩國領導人一致認為應以穩固的「美日同盟」為基礎,共同應對來自北韓的威脅,同時應最大限度地提高對北韓的施壓力道。雙方亦指出「印度-太平洋(India-Pacific)戰略」是雙方共同的外交戰略。

而11月7日抵達韓國後,川普總統則在與文在寅總統會談時表示:「為了解決北核問題,迄今為止我們雖然沒有動用武力,但也已經用盡了所有手段」。同時還指出,目前美國把三艘航母和核潛艇部署在韓半島附近,藉此來表達美國解決北核問題的強烈意志。以此觀之,川普總統所展現出來對北韓核武議題的立場是:透過與北韓週邊的日、韓兩國的共同合作,監管韓半島局勢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對北韓的制裁與壓迫,以此來解決北韓的核武問題。

雖然川普總統在美韓高峰會談之後的聯合新聞發表會上指出與北韓進行對話的可能性,他說:「北韓坐到談判桌前,與我們一起努力達成協議,這不僅是對北韓人民好,也是對全世界人好」,然而從川普總統在7日與文在寅會談後表示:「南韓已同意向美國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以及前一日在日本時表示:「日方應該要從美國購買大量的軍事裝備來應對北韓」的種種言論中可看出,透過軍售來加深日、韓兩國對美國在國防與經濟上的依賴,從而強化共同對抗北韓核武威脅的軍事同盟關係,是川普總統面對北韓核議題的基本戰略思維。

只是,即便美國極力拉攏日本與韓國共同對抗北韓的核武威脅,外界甚至認為美國有意促成在此區域之中美日韓三國的軍事同盟合作,但明顯地,日本與韓國之間仍有難以合作的隔閡。從日本媒體非常在意南韓政府邀請慰安婦參與招待川普的國宴,同時亦對宴會餐飲中有著來自「獨島」的蝦料理感到不悅,反映出日韓兩國在歷史議題以及領土紛爭上有著難以化解的矛盾。除此之外,相較於日本與美國共同強調被視為從經濟與軍事上來圍堵中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韓國仍希望能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發展平衡外交。

從文在寅總統於11月1日在國會發表施政演講時提出的五大原則(使和平在韓半島生根、韓半島無核化、主導解決南北問題、和平解決北核問題、堅決應對北韓的武力挑釁)中我們可看出,南韓希望能在韓半島事務上擁有主動發言權,並且不希望在韓半島發生任何南韓無法控制的軍事行動。也因此近來南韓不斷尋找與北韓對話的機會,同時亦希望能透過與能影響北韓的中國之合作,找尋不必動用武力就能解決韓半島緊張狀態的方法。

而在川普訪問亞洲之前,韓中雙方外交部的官網於10月31日發布雙邊共同文件指出,雙方高度重視韓中關係,願根據雙邊共同文件的精神,推動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展。隨著這份「韓中關係恢復宣言」的出現,韓國總統文在寅在11月3日接受新加坡電視台訪問時亦明確指出,南韓重視與美國的外交,但同時希望進一步發展與中國的關係,開展平衡外交,因此「韓美日合作不宜發展成軍事同盟」。這呼應了南韓外交部部長康京和先前所陳述過的南韓「三不原則」立場,亦即:韓國不加入美國的飛彈防衛系統(MD )、不考慮追加部署薩德、韓美日安保合作不會發展成軍事同盟。

上述韓國官方的態度意謂著除了強化與美國在國防安全上的關係之外,韓國亦希望能透過與中國的戰略溝通和合作,以外交手段來解決北韓核武問題。然而,雖然文在寅總統明確地表示要在美中之間擴大韓國的外交活動空間,但事實上美中兩大國的矛盾卻又具體地限制了韓國的外交空間,也因此駐美韓軍薩德部署問題而引發的韓中外交困境,隨時仍有重演的可能性。此外,美國販售更多的精密武器於日本、韓國甚至台灣,則亦有激化東北亞各國軍備競賽的可能性,從而升高區域的緊張與對立局勢。也因此,川普此次的東北亞之旅,看來並未能實質地緩解北韓核武議題所帶來的區域緊張與危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