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陳亮智 助理教授

川普訪中及其對台灣安全與區域安全的意涵


美國總統川普甫於11月13日,結束他上任以來的第一次亞洲訪問。針對此行,白宮認為其重點有三:第一、強化國際合作以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第二、促進一個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第三、透過公平互惠的貿易增進美國的繁榮。整體而言,中國與美中關係仍是川普亞洲行與亞太戰略的重心。由於華盛頓在若干議題上是有尋求北京合作的需求(例如:對平壤的制衡與改善美中貿易失衡),而在若干區域安全議題上則是與北京有明顯競爭的關係(例如:南海問題及對南亞與印度洋之權力結構的看法),因此未來兩國的互動情況將深深地影響西太平洋的區域安全與秩序。

北京亟欲和華盛頓平起平坐,但華盛頓可真願意如此?

在北京的訪問當中,川普受到習近平極為熱烈與隆重的接待。一如原先媒體所預測的一樣,雙方會談的重點仍在於強調未來持續與擴大的合作。首先,針對北韓問題,川普與習近平皆強調,雙方堅定致力於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並維護國際體系的核不擴散,同時將致力於通過對話談判以解決半島的核問題。然而對此,美國希冀透過中國制裁北韓的目標看似仍未達成,雖然北京願意支持聯合國的決議而對平壤做出制裁,同時表明不贊成北韓擁核,重申朝鮮半島應該要去核化,但近來中朝關係的低盪,以及金正恩經常性而難以預測的政治動作,北京對平壤能真正發揮多少的槓桿作用?這恐怕仍有待觀察。其次,在雙邊貿易的部分,北京於9日做出與美國90億美金的合作協議,10日更做出2535億美金的投資合作協定。這無異是為川普「美國優先」政策與在美國本土創造就業機會注入一劑強心針。若說川普在朝鮮問題上沒有「獲得」(gain),則他在美中雙邊貿易上似乎確有所獲。然而這對川普所訴求的公平貿易來說,美中兩國之間貿易的公平與平衡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根據美方的統計,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是3470億美元)。總體而言,北京的出手大方,以及習近平之強調「中美都是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這都顯示北京亟欲與華盛頓平起平坐的企圖。問題是,但華盛頓真願意如此?

川普的亞太戰略架構正在浮現--「印太聯盟」的提出與制衡中國

事實上,在川普啟程前來亞洲訪問之前,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與國防部長馬提斯早已在東北亞、東南亞、與南亞之間來回穿梭許久。華盛頓目前正與新德里發展更為緊密的夥伴關係,以制衡中國在東南亞與南亞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其中,美國提出「印太聯盟」的概念,希望在印度洋與太平洋兩大區域中建構一個以國際法為基礎,捍衛自由航行與普世價值的「一個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區域」,而不是一個失序的,充滿衝突與「掠奪、掠食」的地方。事實上,在歐巴馬總統時期,美印關係與美印戰略夥伴關係便有長足的發展。2011年9月,歐巴馬即表示,美國支持並樂見印度作為一個崛起的強權--一個強大的印度是符合美國的利益;正如同一個強大的美國也是符合印度的利益。就此而言,川普政府的「聯印制中」政策似乎並不新奇。然而,此一發展即印證了兩件事情,一方面是因為中印兩國長久以來的領土糾紛並未解決,二方面是雙方在南亞大陸、印度洋、與中東地區的戰略競爭關係益趨激烈,於是北京的戰略競爭者(華盛頓)與另一個北京的戰略競爭者(新德里)便「很自然地」結成了戰略夥伴。而某種程度來說,這也呼應了日本稍早所倡議的由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所組成的「自由走廊」與「安全保障鑽石」構想。雖是如此,有關「印太聯盟」的具體內容與作為,仍有待川普政府提出更細緻的論述,而其制衡中國的效果會是如何?北京又如何突破這來自於此一聯盟的制衡與封鎖?這又是未來亞太地區值得觀察的重點。

中共十九大之後及其所牽動的美中戰略競爭

此外,川普的亞洲行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也是在日本第48屆眾議院的改選之後。由於前者確立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中國政治權力,而後者則確立了安倍晉三新一階段的政治權力基礎,因此未來的美、中、日三國關係是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展開。一個更形鞏固之習核心的中國,在國內強力肅貪打貪與清除非習所喜所願的人之後,預料北京會加大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推動,更積極地發揮它在區域與全球的政經影響力,而此舉也將更進一步地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並且也對美日兩國的安全與利益構成嚴重的挑戰。而一個開低走高的新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讓安倍晉三掌握了國會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進而擁有推動憲法修改的主導權。雖然東京與北京有意推動兩國關係的改善與提升,然而,一個更形鞏固的偏右翼執政聯盟,以及一個以捍衛日本生命與安全為核心的首相,加以過去兩年來有美國所支持的美日安保合作指針修訂、日本集體自衛權解禁、與新安保法案通過等,一個更形激烈的「日 vs. 中」或「美+日 vs. 中」的戰略競爭將是可以預見的。川普在訪問日本時仍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但在外部威脅的描述上,卻以北韓為主要對象,對中國的威脅則是輕描淡寫,實則後者才是真正的重點。

對台灣安全的意義,與台灣對區域安全的意義

川普此行在台灣議題上,一如原先白宮所宣佈的一樣,美中雙方並未簽署第四公報。但是,從華盛頓的角度看,習近平在十九大有關台灣的談話十分清楚--四度提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同時對台「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相對地,有關蔡總統的「兩岸互動新模式」談話,美方可能會好奇有關「新模式」的定義與內容為何?然而,美方應該意識到,北京與台北雙方確有向對方釋出若干善意的表示。但若是更深入地細究,北京的善意其實是一種柔性的攻擊,用於吸引、吸納台灣的人心與情感;而台北的善意則是一種柔性的防禦,仍努力於追求兩岸的對等與尊重,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政治的對話與互動。美方與日方必須清楚分辨這當中的不同才是。另外,誠如前述,若是一個由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等自由民主國家所組成的印太聯盟正在成形,儘管可能不是正式的會員,台灣仍應該在此當中扮演一定份量的角色。尤其是在解放軍海空軍不斷地穿越、通過第一島鍊之際,我方與美國、日本、及印度應該提升更為緊密與實質的安全對話與合作才是。試想,若是缺少了台灣,則整個西太平洋,乃至於整個印度太平洋的安全環境會是什麼樣的面貌?各方應該認真審慎地思考此一問題。

作者為環球科技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