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台灣智庫

【台灣智庫】人民眼中的李登輝:「李登輝學」民調記者會系列之3~民主憲政及公民參與-會後新聞稿


台灣智庫今(13日)發佈民調,公佈李故前總統推動台灣民主轉型之評價,民眾對當前台灣民主成果、歷任總統推動台灣民主發展及擴大公民參與的貢獻與近期中國打壓香港民主之民意調查結果。由台灣智庫董思齊副執行長進行民調結果報告,同時邀請台灣大學社會系何明修教授、新北市議員李坤城、立法委員陳亭妃進行評論。



台灣之所以能一路從民主轉型,歷經民主鞏固,乃至於到民主深化,最關鍵的人物,當數剛離世的故前總統李登輝。故前總統李登輝帶領台灣走出威權時代,走向自由世界,讓民主體制在台灣生根,成為不可逆的歷史發展。為向「民主先生」故前總統李登輝致上最高敬意,台灣智庫與李登輝基金會將於1月15-16日假交通部集思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李「李登輝學研討會」。而為能夠系統性理解台灣民眾眼中的李登輝總統,台灣智庫展開一系列關於李登輝總統的民意調查。


此份民調由台灣智庫民調中心執行,調查對象為年滿18歲的台灣民眾,依照室內電話調查,隨機抽樣,同時依照最新人口資料,進行戶籍地、性別、年齡和教育程度加權處理。此民調完成1,080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0個百分點。本次民調中呈現的政黨認同:民進黨34.8%,國民黨20.5%,台灣民眾黨11.6%,時代力量5.6%,台灣基進4.3%,不偏任何黨18.4%。這次民調在國內劇烈討論國際經貿協議的脈絡下進行,執政黨難免受衝擊,但結果顯示,對執政黨及政府支持度沒有太大的影響,穩定支持。反倒是應該在美豬美牛議題上得利的國民黨支持度下降5.9個百分點,表示民眾基本上還是肯定政府整體作為。其他相關調查結果如下:

一、認同台灣為主流意識


本次民調有64.0%的民眾認為自己台灣人,僅有2.1% 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此外 31.8% 認為兩者都是。若只能在台灣人和中國人之間擇一,則高達86.8% 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約 8.2% 說自己是中國人,1.2%說兩者都是,3.7% 不知道或沒意見。董思齊副執行長指出,在兩者只能擇其一的情狀況下,18-29歲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高達90%。在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支持者中,有過半以上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又是中國人。相較於上次調查,民眾認同自己為台灣人的比例增加了4.2個百分點。綜合上述兩題之交叉分析知結果,台灣認同在未滿40歲的青年世代已經高達九成以上。相較先前台灣智庫進行的幾次民調,董思齊副執行長表示台灣認同已趨穩定。


二、多數民眾認同李登輝總統對台灣民主化的貢獻及現階段的台灣應要持續推對憲政改革及國家正常化


李登輝總統是台灣第一任民選總統,他任內也推動了台灣邁向民主化的重要工程。民調顯示,82.7% 的民眾肯定他推動包括言論自由及營造有利公民參與環境的表現。75.9% 的民眾肯定李登輝總統對於台灣本土化的貢獻,尤其30歲以下的解嚴世代高達80% 認同李總統獨貢獻。對於外媒以「民主先生」稱呼李登輝總統,76.1% 的民眾認為李登輝總統的貢獻符合「民主先生」的稱號。而對90年代蜂起的社會運動包括廢除野百合學運、廢除刑法100條,超過半數的民眾肯定這些運動對台灣民主展的貢獻。李前總統過去認為台灣的民主化仍有未逮之處,提出過第二次民主改革、國家正常化,而針對台灣下一步的民主深化工程,70.9% 的民眾認為現階段的台灣應該要持續推動憲政改革與國家正常化。


三、民眾對政府是否能真實的反映自身權益的意見呈現拉扯


針對台灣現在民主制度發展,多數民眾(65.4%)認為參與投票能夠有效的影響政治且台灣的選舉是公平公正沒有舞弊的。但針對自身的權益是否被政府重視一題,民眾意見呈現正法拉扯,從數據顯示,本題因政黨傾向不同,意見呈現極大的落差。民進黨支持者中有79.4%認為自己的意見被反映,而國民黨支持者中,只有9.4%的民眾認為自己的意見被反映。最後,針對代議政治在民主過程遭遇瓶頸時,80.3%的民眾認為應該用其他直接的方式來落實真正的民主政治。董思齊副執行長指出,雖有五成相信選舉,還有四成多不信任,是需要重視的課題。


四、網路發聲已成為民眾表達自我意見的主要方式


對民眾用什麼方式表達自我主張,高達46.3%的民眾選擇以網路為主要發聲的管道。不同年齡層的民眾,表達自我的方式也呈現明顯的差異。年輕的民眾傾向於網路發聲,而年紀較長(60歲以上)的民眾多數選擇向民意代表或政府機關反映意見。而對於社會運動是否能解決目前民主遇到的問題,57.0%民眾認為不能。同時過半數(52.4%)的民眾,不願意為自己所支持的理念走向街頭,參與社會運動。但也有過半數的民眾肯定社會運動對促進自我時間及社會進步的貢獻,越年輕的民眾越肯定參與社會運動的價值。董思齊副執行長指出,近來集會遊行的次數隨民主化增加但是人數則不一定,而民調也顯示網路參與、民代陳情是大多數民眾選擇的政治表達方式,前者是年輕人主要管道,後者則是年長者的主要管道,而參加示威遊行僅佔17.1%,並且隨年齡增長而下降,呈現出世代的差異和參與公共事務方式的改變。


五、過半民眾認同台灣當前的民主運作機制


董思齊副執行長指出,針對當前的民主運作機制,68.8%認同身為主權國家,台灣民主是成熟穩定的。82.2%的民眾也認同台灣是個能包容多元文化的社會,同時近九成(88.4%)的民眾為自己身為台灣人感到光榮。


六、過半民眾認為台灣應要對抗中國打壓香港民主


香港警方前日大規模抓捕民主派人士,至少53人被控違反《港版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遭逮捕,引發國際撻伐,對此,過半台灣民眾(51.5%)認為台灣應該要聲援香港對抗北京對民主的打壓。針對反民主的公民參與,66.2%的民眾同意應要制訂相關法律限制。


七、民眾肯定李登輝總統任內對台灣民主化與公民參與貢獻


對於民眾認為哪一位民選總統對台灣推動民主發展與擴大公民參與的貢獻最大,45.6%民眾肯定李登輝前總統,蔡英文總統以17.6%居次,馬英九前總統第三(15.0%)、陳水扁前總統第四(4.3%)。而民眾對民主化後四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的評價分數,以李登輝前總統最高(4.24分)、蔡英文總統以2.86分居後,再來是馬英九前總統(2.06分),最後為陳水扁前總統(1.97分)。


台大社會系何明修教授:民主社會面臨共同挑戰;台灣民主的樂觀、隱憂與希望


台大社會系何明修教授認為,此份民調別具意義,在李登輝學系列活動下研究李登輝前總統的民主遺產,也像台灣民主的健康檢查。何明修教授指出,現今民主社會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其一是來自外部的氣候變遷、全球化移民和武漢肺炎疫情;其二是內部的挑戰,政治效能感低時,民粹主義和民粹政治人物的興起衝擊媒體自由、學術自由和司法獨立;其三,民主的機制反而成為威權擴張輸出的工具、銳實力,例如去年此時李文亮醫師針對武漢肺炎疫情的吹哨被當成假新聞處理。


何明修教授認為,根據此份民調結果,台灣民主可以審慎樂觀,因國家認同穩固,應該也不會太大變動,且從民調看到台灣有民主的集體記憶,認同李登輝前總統民主改革的貢獻,並非像過去常常出現對威權的緬懷。然而,何明修教授認為民調也呈現隱憂,54%認為台灣選舉公平公正沒有舞弊,但有40.6% 不相信選舉;又47% 認為政府重視自己的權益與意見,43% 認為不重視,和民眾對經濟狀況主觀評估一樣,其實可能反映政治立場,呈現出明顯的藍綠分歧,也可能與近期的中天關台、萊豬爭議有關。若未來選舉勝負差距小、落選人不認輸,可能讓台灣陷入危機,如2004年的爭議狀況,但2024年時,中國對台的滲透和干預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語。


何明修老師認為,台灣民主未來的希望在太陽花世代,即20-30歲的年輕人,一出生就在李登輝前總統真正掌權之後,也經歷過7年前的太陽花運動。此族群有高達82.8% 認為1990年代的社會運動對於推動台灣民主發展有貢獻,較整體的66.3%高出許多。此族群也有73.8% 認為參與投票能夠有效影響政治,也較整體的65.4%還高。何明修老師補充,根據中選會調查,2016、2018年,20-30歲選民投票率不到六成,但是2020年則超過七成,全國投票率是74%,顯示年輕人高度的政治參與。國外研究都是年輕人投票比較低,但台灣沒有這樣的情況,值得深入研究。此族群有83% 也支持用直接民主、審議民主來補充代議民主的不足,高於整體的80%。此外,走上街頭的意願、公民參與的效能感,也都比整體高。何明修教授認為,太陽花世代可能是最有民主素養的族群,而50-59歲可能最保守,可能受年輕時期的威權教育影響、在90年代獲得經濟利益,也可能隨年紀增長日趨保守。


新北市議員李坤城:公民參與模式變遷,期待多元行動改變政治


新北市議員李坤城表示,基於本民調所顯示結果,對於太陽花學運下的年輕世代,他充滿期待。而20-29歲的年齡層認為政府有重視自身權益,學歷高者更是認同,或許可能是因資訊來源相對廣泛、更具備蒐集資料的能力。李坤城議員進一步指出,本民調顯示,每個世代對於表達自身民意的方式管達有所不同。超過8成民眾認為透過公投可進行直接民主,然而若以2018年公投來看,究竟透過公投能否理性討論公共議題,應可再深入進行研究;以及針對公民參與形式的變遷,未來是否可透過網路方式串連民意,深入討論公共議題,他個人對此有所期待。李坤城議員強調,李登輝前總統曾表示地方政治也很重要,透過二次民主改革增進在地方的參與 彌補代議民主可能的不足,以多元的直接行動改變政治。


立法委員陳亭妃:盼高台灣認同、高公民參與度成為修憲動力


立法委員陳亭妃表示,本民調顯示出88.4%的民眾認為身為台灣人很光榮,此是歷史新高。過去2019年民調顯示,當時身為台灣人的光榮感為75%;去年2020年5月份民調顯示為78%,從先前數次民調清楚得知,民眾對於身為台灣人的光榮感逐年遞增。尤其此次武漢肺炎防疫有成、受到國際認同,在本系列數次民調中更顯示,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比例越來越高,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目前僅剩2.1%,這是清楚且常態性趨勢的民調結果。針對民主的防衛,陳亭妃委員以退役中將羅文山收受來自中國政協、香港之政治獻金案為例,認為其情形不只是不當的金錢利益,更涉及台灣民主體制遭滲透,民調結果呈現之民意與國家利益考量,亦盼能與法界深入交流。


陳亭妃更進一步強調,由於修憲議題冷門,縱然突破立院修憲門檻,後續交由公民複決需高達965萬票,然而蔡英文總統2020年得票率已創歷史新高,也僅才817萬票,顯示修憲議題要突破公民複決門檻相當困難。她希望未來修憲議題在相關民調數字的支持之下,能推動成修憲運動,凝聚社會高度共識。此外她再指出,本民調顯示民眾現多利用網路或媒體來表達意見,她認為不只有民意代表,政治環境、行政單位都要轉型,透過網路等多元管道來與民眾互動,貼近民意。


新聞聯絡人

郭玫岑 副研究員 | 0952-593958

Related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