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台灣智庫

面對中國威脅,如何建構台灣人民安全感?

責任編輯:林威皓︱台灣智庫副研究員


台灣智庫「挑戰2032:台灣國家願景系列論壇」第四場「安全台灣」論壇,以「中國威脅與台灣安全:如何建構台灣人民的安全感」為題進行綜合座談,由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主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國防安全研究院執行長陳明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與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等人與談。

 


董思齊:提高台灣民主韌性、自信形塑台海相安無事


董思齊表示,台灣在面對中國威脅時,必須更具體地定義「什麼是威脅」,並具體討論「如何回應威脅」,在中國威脅台灣已經是個「常數」之下,如何提高中國侵台的成本並強化台灣自身實力,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執政者應積極尋找讓人民感到安心的方法,同時也要讓國際認知到台灣的重要性。

 

台灣要展現強化防衛能力的決心與準備、提升經濟力量對全球的貢獻,並提高民主的韌性與自信心,才能有效提高中國侵台的成本、降低中共的容忍成本,進而有助於形塑台海地區相安無事。台灣不應滿足於「台灣有事,就是世界有事」的狀態,更應讓世界認識到「台灣安全,就是世界安全」。政府和國人必須一起努力,要讓人民安心,也要讓全世界更安心,讓世界看見台灣、喜愛台灣,才能讓台灣更安全。

 


賴怡忠:提升民眾對國際現勢認識對抗假訊息和介選


賴怡忠指出,現在台灣的處境相比過去「已經是非常好的了」,中國過去驕傲的經濟成長和國際形象都在急速走下坡,中國利用經濟制裁所台灣的效益已經愈來愈低,台灣已經不需要為了「顧肚子」而對中國作出妥協。

 

台灣目前正在迅速崛起,包括GDP成長、高科技半導體、地緣關係都是台灣逐步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關鍵,因此在現在兩極體系的國際現勢下,小國必須選邊站才能獲得穩定與和平,若保持中立,就會因夾在大國之間而極度不穩定。此外,台灣在國際上的形象非常好、國際上交往的能量非常強,政府應該加強台灣人在國際組織中的工作機會,才能夠讓民眾更加暸解國際現勢。當人民擁有更多知識與訊息後,自然能夠更加了解與認清中國認知作戰中的假訊息,這樣才能讓中國的介選更加不容易。

 

 

陳明祺:提升自身信心堅定民主信念


「小孩的安全感主要是由父母所給予的」陳明祺說,安全感的產生主要必須是來自內部,對台灣而言也是一樣,安全感是由自身強大的能力、對自己的信心、堅定的信念產生,台灣靠著盟友的軍事幫助、國防改革和強大的科技實力,已具備一定的強大實力,台灣必須提升對自己的信心。

 

台灣的安全要從三個方面來看待:首先是習近平的行事風格和軍事實力的差距;其次是中國不間斷的認知作戰;最後是人民仍缺乏對民主的信念。在中共強勢的認知作戰下,如果政府再疏於民主的教育,很可能會讓台灣的前輩所建立的民主制度功虧一簣,要長期願意投資在民主教育上,否則堅定的民主改革和好不容易開拓的外交空間可能會化為烏有。人民對中國的識讀能力和對民主的信念,是目前政府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

 


黃志芳:善用台灣自身優勢強化國際影響力


黃志芳認為,建立人民和企業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許多國家開始對中國「脫鉤」和「去風險化」,許多企業遇到很大衝擊,因此政府必須強化與企業的溝通合作。

 

台灣在面對中國威脅時需優先處理的課題是,目前國際認為「台灣有事,就是全球有事」,因此政府應善用台灣在科技、半導體和地緣政治上的實力,思考如何運用這些優勢來強化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同時建立提升人民和企業安全感的論述與政策。

 


高英茂:思考戰略思維轉變建立台灣明確國際形象


高英茂指出,論壇的重要目的是要讓人民「有安全感」,那必須討論、處理的議題就是台灣的民主發展與安全如何堅持下去、如何有共識?

 

「政府要有要有堅實的基礎,要讓人民相信」,建立人民的信心、轉變台灣目前混亂的國際地位,建立屬於台灣明確的國際形象和地位,也要落實國內的轉型正義,去除黨國獨裁思想,加深對民主的認識、民主制度的信任和教育,才能從國際、國內上提升台灣的實力,以利面對來自強大中國的威脅。透過國際關係的學理分析,建議台灣應思考從「善意求和」到「有效嚇阻」,以及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兩組戰略思維的轉變,並應加以活用。

 

影片集錦:精華集錦論壇全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