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台灣智庫

【台灣智庫】「推動國家正常化」修憲民調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推動國家正常化」修憲民調記者會

台灣智庫今日發布民調,公布民眾對修憲議題認知與看法,由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進行民調結果報告,同時邀請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教授、台灣教授協會代理會長陳俐甫教授、立法委員蔡易餘,及立法委員陳亭妃與會進行評論。


憲法為一國之根本大法,理應反映國家之現實與現狀。當前國際社會因武漢肺炎肆虐,各國皆無法進行慣有之日常生活,目前僅有台灣能維持正常生活。然而,相較於台灣的正常運作,我國憲政體制呈現出不正常與不符現實之樣貌,已嚴重影響台灣之國家發展與國民認同。近日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開啟憲政改革之窗。為了解當前修憲相關議題的民意趨向,台灣智庫進行民調。


此份民調受訪者的政黨認同:民進黨35.3%,國民黨16.9%,台灣民眾黨9.2%,時代力量4.5%,台灣基進4.0%,親民黨0.3%,綠黨0.1%,新黨0.3%,泛藍0.1%,不偏任何黨20.9%,其他0.1%,不了解政治1.0%,不知道或沒意見7.0%,拒答0.5%。相關調查結果如下:


一、過半民眾認為修憲門檻不會太高


依據目前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修憲要由1/4立委提出,3/4立委出席投票,其中3/4的立委決議後才能進行公民複決,最後會需要966萬同意票(以2020年台灣選舉人數為基準),才能通過。對於修憲門檻的認知,僅不到一半(31.6%)民眾認為修憲門檻太高,超過半數(50.7%)認為不會太高、17.5% 沒有意見,還有 0.2% 拒答。


董思齊副執行長指出,民調顯示約半數民眾不覺得門檻太高,有可能是民眾認為憲法不應時常修改,也代表對於政治體制穩定性的期待。然而,以現行門檻來說,修改憲法有相當之難度,但民眾可能還無法想像過程的困難,因此需要更多關於修憲議題的討論。


二、認同台灣成為全民共識


關於我國民眾的身分認同,民調的結果呈現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趨勢相當明顯。高達62.6% 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卻僅有2.0% 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此外 32.6% 認為兩者都是、2.1% 表示不知道或沒意見,0.7% 拒答。然而,有趣的是,若只能在台灣人和中國人之間擇一,高達 86.0% 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 6.3% 說自己是中國人,1.1%說兩者都是,4.9% 不知道或沒意見,1.7% 拒答。董思齊副執行長指出,民主化過程中,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同時進行多次民主選舉,使得台灣國家認同逐漸定型,加上近來中國對台灣持續的文攻武嚇,讓認同中國的比例大幅下降,而認同台灣則成為全民共識。


三、多數民眾希望能被國際認同為台灣


疫情當下,我國以Taiwan can help和Taiwan is helping的訊息,讓世界看到台灣。而問到受訪者支不支持我國對外優先以台灣之名義參加國際組織與活動時,非常支持的高達 48.1%,還算支持也有32.4%,只有 5.9% 不太支持、6.1% 非常不支持,不知道或沒意見的有7.4%,拒答0.1%。此外,受訪者對於日前索馬利蘭代表處首次以「台灣」名義設置,也大多表示支持,40.5% 表示非常支持、29.0% 還算支持,不太支持僅 8.2%、非常不支持僅9.6%,不知道或沒意見佔12.5%,0.2% 拒答。


被問到進行涉外活動時,台灣應以何種名稱展現自己,超過半數(51.2%)回答台灣,33.0% 回答中華民國,9.7% 選中華台北,僅有0.6% 選中國台北,2.0% 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0.1% 選其他,2.9% 表示不知道或沒意見,拒答0.5%。呼應前項國家認同之民調數據,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創下新低,可能對主權造成傷害的名稱也幾乎不被認同。


董思齊副執行長表示,在一般民調中,類似問題的回應常出現趨中效應,理論上,「還算支持」的比例會多於「非常支持」。但以上數據顯示「非常支持」的比例均高於「還算支持」,同時過半民眾希望對外能以台灣之名來命名自己。這代表,不僅對內,認同台灣成為全民共識;對外,多數民眾也希望我們能被國際認同為台灣。


四、憲法中關於領土與地方制度之規定應符合現狀


關於領土,我國憲法中存在「固有領土」之規定,但與實際治理現況不符。若將領土範圍明訂為「目前憲法效力所及之台澎金馬等地區」,有 45.0% 非常同意,37.1% 還算同意,僅 3.1% 不太同意、2.1% 非常不同意,12.0% 不知道或沒意見,0.7% 拒答。董思齊副執行長表示,這代表絕大多數國人並不認為我國領土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治理範圍。


而過去的修憲雖已凍省,使省政府虛級化,但法律上仍存在省的相關組織,而福建省與台灣省的存在,亦不符合台灣認同之現狀。也因此,對於是否保留「省政府」之層級,僅 6.7% 認為非常有必要、11.8% 認為還算有必要;而27.3% 認為不太有必要,高達41.5% 則認為完全沒必要。此外,12.6% 民眾表示不知道或沒意見,0.1% 拒答。董思齊副執行長表示,若民意已表達對在憲法層次實質廢省的支持,此次修憲或許也應考慮民意,修正憲法中關於地方制度的相關條文。


五、以憲法保障數位權並防範境外敵對勢力獲得支持


面對現今數位威權主義之威脅,憲法內容未臻完備。考量目前美、加、英、澳等先進民主國家,已形成必須排除極權專制國家干預的共識,當受訪者被問到支不支持我國也採取類似的做法,進而在憲法排除境外敵對勢力干預我國高科技資通訊產業發展,有38.7% 的民眾表示非常支持、30.5% 還算支持;僅9.8% 不太支持、5.9% 非常不支持。14.4% 表示不知道或沒意見,0.7% 拒答。至於受訪者認為的境外敵對勢力是哪一個國家,高達63.8% 認為是中國、6.1% 說是美國、0.3% 說是日本、0.8% 說是南韓、0.2% 說是北韓、0.6% 說是其他,27.4% 表示不知道或沒意見,0.8% 拒答。


董思齊副執行長表示,面對5G時代的來臨,網路近用權成為提升國民能力與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事項。此外,國際社會也將數位基礎建設的安全性視為國家安全重要的一環,蔡英文總統也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台灣要打造可以保護自己且被世界信賴的資安產業鏈。因此,此次修憲或可加入相關之條文,作為基本國策。此外,考量我國去年已於刑法外患罪中加入境外敵對勢力之概念,亦應透過修憲之機會,將防範境外敵對勢力干預我國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原則入憲。


六、總結


董思齊副執行長在總結時表示,此份民調問卷設計,主要是為了探究在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必須更符合當前國家現實之部分的全民意見,調查結果應可作為推動國家正常化之修憲參考。


而在此次調查結果中,反應出目前台灣社會有兩大共識,亦即「台灣共識」與「新世代共識」。一方面,以台灣為主體之思考,已成為全民共識;另一方面,相較其他年齡族群,30歲以下世代,亦出現極高度的集體共識。


也因此,本次修憲過程中,除需善加援引台灣共識的集體力量之外,亦需謹慎處理世代意見差異之問題。而任一修憲議題所牽涉之法律體系與政治體制的變動,都非常廣大,有必要進行更多的公共討論。希望立委們能儘速針對相關議題,召開公聽會,同時提出符合民意支持的修憲提案。


與會的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教授指出,現在認同台灣的程度遠高於十年、二十年前的狀況,但目前的憲法本文卻沒有台灣定位。1947開始動員戡亂,1991年起,李前總統任內推動民主深化與憲改,處理的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終止動員戡亂、總統怎麼選……等上個世紀的問題,當時只有把中國共產黨視為叛亂團體;然而,面對著目前台灣參與國際的需求、境外敵對勢力要武統台灣的威脅,以及實質廢省的地方制度,應該整全式地考量憲法內台灣的國家及政府問題,進行修憲。胡博硯教授強調,現在不是1947也不是1991,我們需要一部符合現實台灣社會、當下時代精神的憲法


台灣教授協會代理會長陳俐甫教授則解讀,此民調顯示,儘管當前被認為是最好的修憲時機,因為蔡英文總統贏得817萬票的高民意支持,但選民對民進黨的認同沒有明顯擴張,維持在三成左右,顯示蔡英文總統的高得票率沒有轉移成對民進黨的高支持度,因此民進黨提修憲案不一定有利,不應過於樂觀。


陳俐甫教授表示,自己在台教會三十年來推動三次制憲,也有參與台教會版本的憲法修正工作,憲法有個本質的問題,因為當初是從南京帶來的,並非以台灣為主體;而最近一次修憲的時候,台灣才剛有3G,雖然憲法追求穩定,但是200年來人類科技的進步帶來的生活改變已經產生改變制度的需求。


陳俐甫教授進一步指出,現在的中國不斷企圖吸納台灣人才,甚至有滲透台灣社會、武統台灣的野心,已經跟過去修憲的背景截然不同,憲法是否能釐清兩岸關係以及擁有防衛民主的機制,值得深思。針對境外敵對勢力的看法,陳俐甫教授提出不同觀點,六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比例算低,因為在威權時代,若不認為對岸是敵對勢力,恐怕已經遭受牢獄之災。


另一方面,陳俐甫教授也指出,不論是否支持修憲,在學界沒有人會覺得是容易的,但是本次民調顯示,過半民眾認為修憲門檻不算高,是一種肯認既有制度的保守態度,對於沒有經歷過或較不切身的議題會傾向不支持。因此,陳俐甫教授認為,現在憲改最好的時機,但也因為保守的心態,或許是修憲成功最難的時機。陳俐甫教授主張,針對法政專業議題應及早、盡量多舉辦公聽會與社會溝通。


陳俐甫教授並強調,李登輝前總統的遺願包含正名制憲,推動以台灣為主、能夠保衛台灣的憲改才是對他的最高致敬,這是所有政治菁英和政黨應該承擔的責任。


立法委員蔡易餘表示,經歷憲法增修條文前文修改的嘗試,面對修憲議題今日再勇敢站出來,肯定台灣人民對台灣主權的意識相當高,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只剩下2%,但也對於有過半的民眾認為修憲門檻不會太高,感到非常訝異。蔡易餘委員表示,從民眾支持領土範圍明定憲法所及地區、不必保留省級政府,可看出大多數人希望憲法符合台灣現狀,但是牽涉到改變制度的時候,態度又變保守,表示修憲議題應更努力宣傳與溝通。


蔡易餘委員進一步指出,民調顯示民眾認為不需要保留省政府,也表示希望跟中國切斷臍帶關係,並指出憲法本文是否需要修正也應納入考慮。蔡易餘委員表示,原因是蒙古駐台機構(駐台北烏蘭巴托貿易經濟代表處)處長拜訪他時曾提到,蒙古期待推動去中國化,2025年希望恢復傳統文字,也請教過台灣修憲狀況,問到有沒有可能把蒙古的文字都拿掉,因為中華民國沒有辦法承認蒙古國獨立,對於在蒙古推動友好台灣的措施造成嚴峻挑戰。


立法委員陳亭妃強調,現在的修憲討論一般會先想到18歲公民權、廢考監、總統或內閣制,但是對於台灣是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也應該被討論,把國家認同、實質廢省、領土等議題納入修憲討論。


陳亭妃委員指出,民調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國人都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並且支持以台灣之名進行國際參與,例如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的命名、護照改版、駐美代表蕭美琴推特標示「台灣大使」等都得到支持。陳亭妃委員並指出,目前的憲法產生了認同的混淆,造成推動修憲議題的困難,她以金門為例,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說自己是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人,而金門酒廠的酒卻是Made in Taiwan,不過18-29歲的民眾現在已經沒有混淆了,國家認同和台灣優先都是共識,也表現在領土清楚定義和境外敵對勢力認知的民調結果。此外,近來最近也傳出很多外交佳音,包涵台美關係四十年來最佳、駐美代表蕭美琴在推特上把自己的職稱描述改成大使,陳亭妃委員強調這是將台灣視為一個正常國家的表現。


陳亭妃委員對於修憲成功表示高度期待,她指出,前總統馬英九主持修憲議題的時候,唯一的共識是18歲公民權,但是內容也凍結在委員會,在這次蔡英文總統和游錫堃院長都高度重視的狀況下,希望有共識的部分一定要出修憲委員會。


陳亭妃委員最後強調,李前總統過去修憲六次,說過「台灣就交給你們了」,而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應該討論的不是統獨問題,而是台灣如何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本次調查是台灣智庫民調中心於09月15日至09月17日,針對全國22縣市年滿18歲以上之民眾,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進行住宅電話調查,有效樣本1074人。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0個百分點之內。依內政部最新人口資料,針對戶籍地、性別、年齡以及教育程度採用多重反覆加權處理。調查經費來源為台灣智庫。

新聞聯絡人

郭玫岑 副研究員 | 0952-593958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