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智庫

【台灣智庫】「李登輝學系列座談會 I 國際兩岸:台海危機的今昔與台灣的選擇」新聞稿


回顧李登輝總統民主貢獻 前瞻台灣民主未來

台灣智庫舉辦「李登輝學」系列座談


明年1月15日是故總統李登輝冥誕,台灣智庫為緬懷故人,特別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以國際兩岸、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政策、民主轉型等主題舉行五場座談暨兩天研討會,回顧李前總統一路以來為深化台灣民主所做的努力,並以古鑑今,探討台灣在面臨國際局勢變化快速的挑戰下,民主將走向何方。


首場「李登輝學」系列講座昨(15日)登場,選在李前總統生前居住的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行。以「國際兩岸:台海危機的今昔與台灣的選擇」為題,探討李前總統如何面對並化解1996年台海危機,並思考現今在國際與兩岸關係的緊張的局勢中,台灣如何在確保主權和安全中,凝聚共識開創新局面。


台灣智庫創辦人、交通部長林佳龍昨(15日)於「李登輝學」系列講座致詞指出,現今台灣在歷史上有擁有空前的、前所未有好的時機,整個大戰略環境的變化,成為全世界看見Taiwan can help。我們不應只有被動回應,而是思考如何創造新的局勢。這是李前總統交給我們的課題和資產,應該好好傳承下去。


林佳龍表示,李前總統是政體轉型期的變革型領袖,他穿著衣服改衣服,從民主轉型到鞏固民主,順利引領台灣走出來。林佳龍疏理台灣國際發展的三個階段,指出從過去台灣搭上第三波民主化路程、到兩國論的發展,以及現今國際情勢,李登輝其實面臨一個「雙重賽局」。從增加國內支持到增加國際談判的籌碼,並以國際衝突增加國內的支持。


林佳龍認為,研究「李登輝學」,便像是有個「功課清單」,讓我們思考台灣還有什麼未完成,可以更好?現在是最好的時機來研究「李登輝學」,因為歷史不可能到這邊結束,不僅要能接棒,更要交棒給下一代。


李登輝基金會副董事長李安妮特別出席活動,並全程參與,她致詞時表示,唯有從藝文、人文關懷,去貫穿這些政治議題,才能體認到李前總統對這塊土地、對人民的愛。希望大家可以來思考,這樣一位老人家,最後的遺言與最想和台灣人民講的話,為什麼是「是台灣民主要更深化、台灣人民要更團結。」


過去採訪李前總統多年、以台海危機為題撰寫博士論文的自由時報總編輯鄒景雯表示,台灣是非常特殊的國家,有很明顯的敵國在身旁,如何面對敵國的挑釁,更是值得研究。1996年台海危機的處理過程更可以讓我們思考,歷任政府是否有這樣的危機管理。


鄒景雯說,李前總統過去的作為都是不斷想超越,所以他才去新加坡、康乃爾演講,多次提到中華民國存在。若今他仍在世,她認為李前總統會多變、應變,因李前總統是非常務實的人,曾說「執政就像在秀姑巒溪行走,好的局面壞的局面都需要平衡。」在過去最艱難的時期,他都能處理美中台關係,相信現今他也能處理現今的中國議題,並在不影響公開透明情況下,減少誤判。


她強調,現今我們應如何看待李登輝前總統處理台海危機?可以簡單歸納出一個模式,就是危機復原後,在不斷面臨國家遭遇危機的情況下,則應隨即再重啟危機處理。


台海危機發生時,在康乃爾大學當訪問學者的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表示,九零年代世界正從冷戰到後冷戰時期,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台灣則有野百合運動,民主化正要開始。當時李登輝前總統代表一個「台灣從獨裁走向自由化國家」的印象,並在1996年總統直選後,確立了「民主先生」的位置。


美國總統大選過後,許多人憂心美中台關係將改變,但賴怡忠強調,美國總統雖會換人,但美國對台政策應不致變化太大。拜登對台策略可能介於歐巴馬及川普中間,不可能比歐巴馬政府時期更糟。無論是RCEP或是美國總統大選,都不需太擔心,因為台灣在後疫情時代,已逐漸證實台灣主導區域、甚至國際的趨勢,這就是在地的國際化,可以好好把握此現象。


賴怡忠指出,現今台灣遭遇到的凶險,比起過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任何選舉稍有不慎,就變成一國兩制的選舉。回顧李前總統的作為,並非要吹捧其英明偉大,而是要明瞭領導者應有前瞻性思維,是否掌握脈絡、對危機能否事先因應。


立委蔡適應指出,台灣直到李登輝當選總統之後,推動務實外交,進行總統出訪。可以很明顯看到,這和過往蔣介石、蔣經國不一樣,李前總統重新定位台灣,他代表台灣人民選出的總統進行國外訪問,他不是代表「全中國的總統」,而是「民主政體選出來的總統」。


蔡適應說,從蔡英文總統的外交政策來看,蔡應是李前總統的後繼執行者,特殊國與國關係、務實外交等核心價值,不會有很大的改變,政策將會延續下去。現階段美國認為中國崛起對西方造成威脅,這是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雖然總統可能換人,但常務文官不會換人,這應該是台美關係的趨勢。


立委陳柏惟表示,李登輝前總統當年是「國民黨內的黨外」,直到卸任後才能看到他的真心和本質,所以後來大家看到他變成一個慈祥的、常講台語的阿伯。1996年發生很多事,我們可以學習的是,李前總統面對困難的時候,如何夠以不變應萬變,並以他的核心思想,處理迎面接踵而來的問題。


陳柏惟說,台灣民主就像一台列車,也許會放慢速度,但不會回頭。台灣政權一直往前走,不是台灣人不想當台灣人,而是國際上不讓我們參加國際組織,當有明確敵人的時候,在國家自主的路上會用不同方式進行。現在好像本土派執政,但議員、里長,本土派卻都沒有過半。下一代在捍衛台灣主權,外有中國共產黨,內有中國國民黨,要排除這些、一起生活才會是新共和,希望一直往這方向努力。


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指出,李總統的理念不只是有架構,重要的是在當時的時空的背景下如何調整對美中的互動,他舉例,當時看到國統綱領十分震驚,但當時李前總統就說,除非可以生存,否則不必談;當時中共也喜歡聽統一的溫和想法,因此要先促進交流,了解互惠,建立官方的溝通管道,遠程才要強調協商統一。

高英茂表示,將來「李登輝學」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研究,先前台灣智庫的民意調查也顯示,李前總統是所有總統當中領導力最強的。從這點來看,台灣人也特別佩服李前總統的領導與效果,並敬佩李總統的論點。


台劇「國際橋牌社」製作人汪怡昕也透過影片致詞,傳達該劇如何傳遞1996s年台海危機的歷史背景。


民主進步黨連江縣黨部主委李問也透過影片指出,現在台海面臨緊張情勢,中共透過虛實交錯、半真半假影式的灰色地帶策略響台灣輿論,其中一案例是近年抽砂船進入馬祖的嚴重經濟犯罪行為,對民眾造成壓力,更影響漁業、海底覽線、觀光產業。中共的灰色地帶策略,就是在軍事行動和模糊情況中間製造壓力,面對這樣情況下,台灣需要更多訊息來判斷,更應處變不驚、謹慎應對。




新聞聯絡人 郭玫岑 副研究員 | 0952-593958



Related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