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HAPTER 4 商業服務業與文創產業|臺灣邁向中型強國之策略 打造成為科技文化觀光島】

  • 台灣智庫
  • Sep 15
  • 19 min read

Updated: Sep 26

楊家淳

ree

圖片來源:AdobeStock


臺灣服務業與文創產業的現況


臺灣的服務業和文創產業在近年來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但其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截至2022年,臺灣的服務業產值突破12兆新臺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1.51%,就業人口約為685.3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60%。


首先,從人力結構來看,臺灣的服務業現況顯示出年齡分布不均的問題,部分從業者年齡偏大,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年輕勞動力。然而,這些勞動力未能充分利用,資本深化不足,導致創新能力有限。


服務業雖然占有較高的從業人數,但多屬中小型企業,缺乏足夠的資本投入來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不僅限制了企業的創新能力,也使得它們在國際市場上難以與資本密集型的企業競爭。


此外,土地成本高對服務業發展的影響顯著。臺灣的土地資源有限,特別是在都市地區,土地價格持續上升。土地成本的上升會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特別是對於需要大量空間的服務業,如零售、餐飲和物流業。高昂的土地成本迫使企業在選址上更加謹慎,可能導致企業選擇較偏遠的地區,進而影響其市場覆蓋範圍和客戶群體。


其次,資本密集度低也是臺灣服務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服務業的資本密集度低,意味著企業在設備、技術和人力資源上的投資不足。這不僅限制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也影響了其創新能力。資本密集度低的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和競爭時,往往缺乏足夠的資源進行調整和應對。這使得服務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相對較弱。


近年來,臺灣服務業薪資無法顯著提升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因素。首先,由於服務業的資本深化不足,導致創新能力有限,企業難以提高生產力和附加價值,進而限制了薪資成長。其次,隨著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型資訊、製造與金融業相對於服務業,通常擁有較高的資本密集度和技術能力,能夠吸引大量的資金和年輕且優秀的人才。相比之下,服務業在資本和人才的競爭中處於劣勢,面臨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特別是缺乏高技能人才。這使得服務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將員工視為成本控制的重點,進一步壓抑了薪資的增長。


特定行業如教育服務業,雖然從業人員的學歷普遍較高,但其結構問題導致薪資水準較低,這也突顯了服務業在某些領域中的結構性挑戰。根據臺灣經濟研究院的報告,大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優勢,使得服務業難以獲得足夠的投資。這進一步限制了服務業的發展空間和創新能力。


根據《2022-2023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指出,文創產業的發展也面臨類似挑戰。雖然2022年文創產業營業額達到1兆905.15億元,增長13.09%,但該產業仍以微型企業為主,資本規模不足,市場規模相對較小,這限制了文創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文創產業在人力資源方面,臺灣的文創就業人數約為29萬人,女性勞動力占比52.87%。文創產業的就業市場占比逐年上升,從2021年的2.39%提升至2022年的2.54%,顯示該產業在疫情後逐漸復甦,且2022年文創商品和出版產業的規模年增9.0%,達到新臺幣3,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臺灣的服務業與文創產業雖然在數據上有成長,但實際上仍面臨市場規模有限、資源不足、創新能力不夠等挑戰。特別是面對全球市場,這些產業在競爭中仍處於相對劣勢,需要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支持與資源投入,才能實現產業升級和全球化發展。


區域特色文化的國際化與跨境發展策略


臺灣的六大區域──首都圈、大矽谷、中臺灣、雲嘉南、高屏及東部地區──之所以被劃分,是基於各區域不同的文化背景、資源與產業特性,這樣的劃分有助於更有效地推動商業服務業與文創產業的發展。透過區域化策略,臺灣能因地制宜地發展不同的產業集群,讓各地的文化與產業優勢最大化,並提升區域經濟的韌性。


例如,首都圈是臺灣的經濟與政治中心,擁有豐富的資本和高密度的經濟活動,是發展高附加值商業服務業與高端文創產業的重要地區。這裡擁有較多的資本和創新資源,適合推動如數位內容、媒體產業的創新與發展。而大矽谷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使它成為科技導向文創發展的重鎮,有望結合文創與科技,實現新型態的文化體驗,如數位藝術、AI文創應用等。


中臺灣、雲嘉南及高屏區域擁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和豐富的觀光資源,適合將地方文化與文創產業結合,透過文化保存與創意實現國際化發展,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模式。例如,雲嘉南地區的農業資源與文創產品的結合,可以吸引國際遊客,發展具在地特色的文化觀光服務。東部地區憑藉其獨特的自然景觀,發展生態旅遊和文化體驗式服務業是提升文創與觀光結合的最佳策略,讓東部成為國際生態觀光與文化體驗的首選地。


臺灣的文創與服務業透過這樣的區域劃分策略,不僅能更好地挖掘在地文化,還能透過創意與科技提升國際競爭力。每個區域的文創產業與服務業都能發揮各自的特色與優勢,避免產業過度集中,並提升整體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潛力。


依據2023年商業服務業年鑑,「批發及零售業」依然是服務業中加速及銷售額最高的次產業。從銷售區域來看,臺北市是服務業的集中地,競爭也是最激烈的。以批發零售業來說,臺北市的銷售額最高。以「住宿及餐飲業」來說,臺中一直都是僅次於臺北市,銷售第二高的城市。臺中市因位於臺北市與高雄市的中央位置,結合了南北不同的口味,成為餐飲業試水溫相當好的地點,是住宿及餐飲業發展的潛力所在。「運輸及倉儲業」以桃園市表現最好。而與我國工業最相關的服務業「專業、科學、技術服務業」則以新竹及新竹縣表現最佳。


在中度強國概念中,與其追隨歐美式的高資本密集發展,臺灣應更著重在地文化的挖掘與發揚,利用創意和故事性來提升產品的價值。


除了「跨境提供服務」的行業如跨境電商、顧問服務業、技術服務業、資服業,我國要做國際化要透過其他服務貿易模式「商業據點呈現」及「直接投資行為」,其實並不容易。連鎖體系國際化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於了解國外市場的文化背景、當地社會狀況,而且業者要有能力將改變調整自有文化,引入當地的體系,以吸引當地的顧客。再來是考量總部的涉入程度及當地公司的經營彈性,再來成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服務品質的一致。最後就是當地政府的法規的限制,一般政府並不喜歡國外連鎖體系的進入,特別是經濟較落後的國家,認為連鎖體系不具實質經濟貢獻,甚至會有剝削的嫌疑。(參考2023年商業服務業年鑑)


我國連鎖加盟產業分為零售、餐飲、生活服務業及其他服務業。受到各國相關保護的政策及文化、語言差異的影響,生活服務業或者其他連鎖業國際化較少。目前連鎖加盟產業國際化的主力仍然以餐飲業者為主。如鼎泰豐境外展店達153家,是我國餐廳海外展店王。還有王品集團於中國大陸的國際化策略規模,也有超過10項品牌共計142家店。若是我國餐飲業的國際化最多的就是珍珠奶茶。產業國際化受到各種複雜、在地化、供應鏈、人力資源管理等影響,連鎖加盟業者將國際化目標,從中國大陸轉向新南向市場,疫情後也往美國等經濟發展高競爭市場走。餐飲業還是比較容易國際化的。(參考2023商業服務業年鑑)


若以「境外消費」來說,疫情後國際觀光客來臺增加,對於國內商業服務業帶來新的商機,如旅遊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休閒服務業、醫療和健康產業的醫美診所,都是可以賺取國際商機。此外,文創產業的外銷表現也顯示出其在國際市場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2022年,臺灣文創產業的外銷收入達到新臺幣1,127.03億元,增長7.44%。特別是在產品設計、數位內容、工藝和視覺傳達設計等領域,臺灣文創產品具備較高的國際競爭力,顯示這些產業仍有發展潛力。


臺灣的商業服務業與文創產業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競爭力,不過推動國際化與跨境服務仍有困難。臺灣內需市場相對較小,無法支撐所有企業的長期發展。許多服務業和文創產業依賴國內市場難以突破成長瓶頸,因此尋找更廣闊的國際市場成為擴展業務的重要途徑。


國際化和跨境服務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進入國際市場意味著臺灣企業需要面對更高的市場要求,如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這種國際競爭促使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與創新能力,以滿足國際消費者的需求。以臺灣的跨境電商、顧問服務和技術服務為例,這些行業已經在國際市場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並且透過這種國際經驗,企業能夠學習國際市場的先進經營模式,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為了提供客製化服務體驗來增加國際顧客滿意度,商業服務業業主更應大量採用數位工具,進而增加國際觀光客收入及提高海外收入的可能性,這在現代經濟中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數位工具的應用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還能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具體的論述,說明數位工具如何在商業服務業中促進國際收入的增加。


以零售業為例,大型零售商透過跨境電商平台,導入AI提供客製化商品推薦、顧客分群進行精準行銷,將產品銷售到全球各地,進行境外消費和跨境服務的雙重模式。在觀光業中,旅遊平台透過商業數據分析,進行顧客分群精準推薦行程,提供精準行銷,並透過與國際旅遊公司合作,設立境外辦事處,提供本地化的旅遊服務,實現了境外設點和國際合作的雙重模式以利增加海外消費者訂單。


在餐飲業中,餐廳透過訂位系統克服語言障礙,進行菜單翻譯並直接線上點餐,直接解決國際觀光客語言障礙。過往國際觀光客主要在大都市如臺北、高雄旅遊,店家導入數位工具後,偏遠、獨立餐廳、非大型連鎖的餐廳都可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到訪,進而促進當地觀光、飯店及旅遊體驗的營業額,這樣離科技觀光島的目標就不遠了。另外,大型連鎖餐廳有能力在國外設立分店,提供本地化的餐飲服務,導入智慧化服務,亦可克服語言障礙、提供客製化服務進行精準行銷,增加境外收入及海外市場占有率。


推動國際化能幫助臺灣的商業服務業和文創產業促進創新和資源整合,文創產業在全球市場上能夠獲得更多創意、技術與資金的支持,為企業的永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透過結合地方文化和現代科技,提升文創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讓臺灣文化產業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例如,透過區域文創園區的推動,可以吸引外國投資者及國際觀光客參與,實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發展目標。


商業服務業數位轉型與永續經營的關鍵策略


經疫情過後,商業服務業主(包括數位原生業者如電商、實體店家)都了解使用科技的重要性,可增加數位韌性,以達永續經營。只是大型企業較有能力使用創新技術,而微中小型業者較需要資源及輔導資源進行數位科技的採用,以增加線上、線下交易、服務國際客源、優化消費者體驗等。


近年政府政策前瞻第二期數位建設中,商業發展署「建構零售寄服務業數據共享創新服務計畫」中,就針對「批發零售業」、「運輸倉儲業」、「住宿及餐飲業」、「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之通訊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支援服務業」、「教育業」、「醫療保險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其他服務業」提供數位轉型補助,優化營運體質及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協助優質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另外針對中小型的批發及零售業、餐飲業、休憩服務業、生活服務業、物流業,提供一家3萬元的雲端平台使用補助,提升其數位營運力與推動企業數位轉型。針對「中小企業」推動創新及加值輔導工作,並要達到國際(國內)收入。只要願意採用技術創新、數位轉型,要取決於領導人風格與經營導向,亦是成功於企業內部推動的重要核心。


今年,賴清德政府大力推動AI技術,這一舉措不僅顯示了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反映了臺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積極態度。政府透過多項政策和資金支持,促進AI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旨在提升國家競爭力和經濟發展。例如,政府與民間AI業者合作,建立國家級安全可靠的主權AI數據中心,並制定完善的數據治理體系,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此外,政府還加強AI倫理研討與宣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規範AI技術的健全發展。


AI技術在商業服務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AI技術能夠提高企業營運效率,降低成本。透過機器學習和預測分析,企業可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能源效率,實現更精準的需求預測。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了資源浪費,為綠色製造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其次,AI技術能夠提升客戶體驗。透過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技術,企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滿足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此外,AI技術還能夠幫助企業進行市場分析和競爭對手分析,從而制定更有效的市場策略,提升競爭力。


在零售業,AI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透過AI技術,零售企業可以實現智慧庫存管理,減少庫存積壓和缺貨情況。例如,零售企業透過AI技術分析銷售數據和市場趨勢,實現了精準的庫存預測和補貨計劃,從而大幅降低了庫存成本。此外,AI技術還能夠幫助零售企業進行客戶行為分析,提供個性化推薦,提升銷售額。電商平台透過AI技術分析用戶的購物行為和偏好,進行個性化商品推薦,從而顯著提高了轉化率和客戶滿意度。


在觀光業,AI技術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透過AI技術,企業主可以實現智慧化的旅遊服務,提升旅客體驗。例如,旅遊平台可透過AI技術分析旅客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旅遊路線和行程安排,從而提升了旅客的滿意度。此外,AI技術還能夠幫助觀光企業進行市場分析和競爭對手分析,制定更有效的市場策略。例如,旅遊公司透過AI技術分析市場趨勢和競爭對手的動態,制定了針對性的市場推廣計劃,從而提升了市場占比。


在餐飲業,AI技術的應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透過AI技術,餐飲企業可以進行智慧化的餐廳管理,提升營運效率。例如,連鎖餐廳透過蒐集商業數據後,透過AI分析銷售數據和顧客滿意度,進行精準的菜單設計和食材管理,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顧客滿意度。此外,AI技術還能夠幫助餐飲企業進行市場分析和競爭對手分析,制定更有效的市場策略。


新加坡自2017年推動「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 (SMEs Go Digital)」計畫後,中小企業數位技術採用率顯著提升。之後,持續推出中小企業生成式 AI 沙盒 (Generative AI Sandbox for SMEs)、生成式人工智慧x數位領袖培育計畫 (GenAI x Digital Leaders),協助提高中小企業的 AI 採用率;韓國政府2022年底推出韓國新成長4.0戰略,以掌握未來科技、推動數位轉型,來提升產業優勢。如結合AI科技,推動智慧物流服務,建置冷鏈系統,實現物流系統的自動化與優化。


在近年來政府執行協助商業服務業數位轉型計畫,AI技術已在商業服務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導入AI技術的SaaS雲端工具,企業主可輕鬆訂閱後,使用數位工具,提高經營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戶體驗,從而提升競爭力。在零售業、觀光業和餐飲業等行業,AI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企業的數位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商業服務業將迎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文創科技化是指將科技應用於文化創意產業中,以提升文化產品的創新性和競爭力。這包括利用數位技術、人工智慧、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等先進科技,來創造新的文化體驗和商業模式。例如,透過VR技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與歷史事件或藝術展覽,這不僅提升了文化產品的吸引力,也擴大了其市場範圍。


此外,數位技術的應用還可以提高文化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並促進文化資產的保存和傳播。為順應以數位服務業為核心的全球發展趨勢,強化數位服務科技的開發應用。具體案例包括元宇宙智慧觀光虛實整合平台,結合了5G、AIoT、360攝影機及無人自駕技術,創建開放場域,提供智慧觀光沉浸體驗與互動。另外,4K AI Live Cam提供即時4K影像直播,並結合AI聲音辨識技術,引導鏡頭轉向關鍵畫面,提升觀光體驗。


韓國政府的韓國新成長4.0戰略中,也以頂尖技術與基礎設施,發展韓國內容產業,如開發元宇宙與延展實境(XR)等科技。融合韓國文化之觀光旅遊,包括建設青瓦臺及韓版坎昆等代表性旅遊聚落,以及擴大韓國美食帶、韓國旅遊休閒帶、韓流主題旅遊行程等。因此,文創科技化的推動,不僅有助於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能促進科技創新的應用,形成雙贏的局面。


深化資本論:推動臺灣商業服務業國際化與資金獲取策略


臺灣要成為中等強國,商業服務業必須向國外尋找資金和合作夥伴,這是因為國際資金和合作夥伴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首先,國際資金可以為臺灣的商業服務業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幫助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其次,與國外合作夥伴的合作,可以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此外,國際合作還能促進臺灣企業進入全球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收入。因此,臺灣要成為中等強國,必須積極尋找國際資金和合作夥伴,推動商業服務業的發展。


國內商業服務業的新創扶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政府可以透過提供資金支持、創業輔導和市場推廣等措施,幫助新創企業成長。例如,政府可以設立創業基金,為新創企業提供初期資金支持,幫助他們渡過創業初期的困難。此外,政府還可以透過創業輔導計畫,提供專業的創業指導和培訓,提升新創企業的經營能力。同時,政府可以透過市場推廣活動,幫助新創企業擴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戶和投資。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新創企業的成長,也能促進整體經濟的發展。


政府協助商業數位化輔導,可以有效增加年輕人使用數位工具從事商業服務業,從而增加就業和薪資。首先,政府可以透過數位化輔導計畫,提供數位技能培訓,提升年輕人的數位能力。這不僅能幫助年輕人更好地適應數位化的工作環境,也能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其次,政府可以透過數位化輔導,幫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增加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這些措施不僅能促進就業,還能提高薪資水平,提升整體經濟的發展。


政府新創輔導可以幫助新創企業接觸到跨外創投,獲得國外資金,這對於新創企業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跨境創投是一種跨國界的風險投資模式,旨在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資金流動和技術交流。這種模式不僅能夠為新創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源,還能夠幫助他們進入國際市場,提升競爭力。


例如,透過跨境創投聯盟,臺灣的新創企業可以與來自美國、加拿大、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創投機構建立聯繫,獲得國外資金和技術支持。這不僅能夠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還能夠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政府可以透過新創輔導計畫,幫助新創企業與國際創投機構建立聯繫,吸引國外資金。這不僅能為新創企業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還能幫助他們進入國際市場。其次,政府可以透過新創輔導,提供專業的創業指導和培訓,提升新創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這些措施不僅能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也能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


此外,政府還可以透過建立創新生態系統,促進新創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例如,政府可以設立創新中心或創業孵化器,為新創企業提供共享的辦公空間、設備和資源,並組織各類創新活動,促進新創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新創企業的運營成本,還能夠促進創新思維的碰撞,激發更多的創新成果。


政府還可以透過政策支持,鼓勵新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例如,政府可以提供研發補助或稅收優惠,鼓勵新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新創企業的競爭力,還能夠推動整體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的永續發展。


荷蘭與加拿大在推動商業服務業及文創產業,透過扶植新創企業與提供補助,取得了顯著成效。荷蘭設立「創意產業基金(Creative Industry Fund NL)」,支持新創企業將設計與科技結合,開發創新的文化產品,促進設計、建築、時尚等領域的發展。加拿大政府設立「數位媒體基金(Canada Digital Media Fund)」,支持新創企業開發數位內容,並提供稅收優惠,吸引國際投資者。此舉促進了遊戲、電影、音樂等數位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這些國家的經驗顯示,透過扶植新創企業,產業能夠實現創新與成長,值得我們參考借鑑。


總之,政府透過多種措施扶植新創企業,不僅能夠促進新創企業的成長,還能夠推動整體經濟的發展。這些措施包括資金支持、創業輔導、數位化輔導、跨外創投聯繫、創新生態系統建設和政策支持等。透過這些措施,政府可以幫助新創企業克服創業初期的困難,提升經營能力,擴大市場影響力,並促進技術創新和研發,從而推動經濟的永續發展。


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提升年輕人就業與地方經濟的策略


科技的導入對於地方經濟的創造具有重要意義。透過科技創新,地方可以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提升經濟活力。目前創新技術導入傳統農漁業,利用AI、大數據、軟硬整合等技術發展人機虛實互動與協作技術,將農業及漁業的達人技術傳承下來,透過數位化工具和設施設備數據收集,進行創新服務技術的應用。這不僅促進了農業的永續發展,還提升了地方的經濟活力和社會凝聚力。


科技的發展可以有效留住人才並提高薪資,從而創造地方經濟。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薪資和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因素。地方政府可以透過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高薪工作機會,吸引年輕人才回流,並提升地方的經濟競爭力。例如,發展全島科技島有助於加成地方創生,解決低薪產業的痛點,提升地方的生活品質。


地方創生需要完善的基礎建設和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透過整合各部會的社造及地方創生計畫,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例如,地方創生的基礎建設整備政策強調整合所有部會的社造及地方創生計畫,讓人才得以下鄉。這些政策不僅有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還能提升地方的生活品質和社會凝聚力。借鏡日本的地方創生策略,推動吸引年輕人的魅力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這樣的策略不僅能提升地方經濟活力,還能解決人口減少問題,促進地方的永續發展。


地方創生應結合觀光業推動永續發展,特別是利用在地文化、食材與人文故事,來吸引國際觀光客。例如,推動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性餐廳」,以當地食材和主廚的文化背景為賣點,創造深度旅遊體驗。此外,結合區域的風土民情,臺灣可以發展更多具有在地特色的觀光產品,實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策略。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臺灣的國際吸引力,還能增加跨境服務的收入。例如,國際觀光客來臺時,不僅消費於住宿和餐飲,還能帶動當地文創產品的銷售,增加整體服務業的營收。


總之,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的結合,是實現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透過創新和合作,地方可以在保持自身特色和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永續發展。


國際行銷:提升商業服務業競爭力、加速實踐科技島


數位化和國際行銷是提升商業服務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透過數位技術的應用,企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例如,利用數位化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此外,數位化還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的協作和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決策速度。導入新興科技,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還能吸引年輕人投入商業服務業,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和創新思維。


國際行銷是商業服務業拓展全球市場的重要策略。透過國際行銷,企業可以將產品和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收入。例如,企業可以利用數位行銷工具,如社交媒體、電子郵件行銷和搜尋引擎優化,來吸引國際客戶。此外,企業還可以參加國際展覽和商業活動,與國際合作夥伴建立聯繫,拓展國際市場。


在商業服務業方面,數位化和國際行銷是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透過數位技術的應用,企業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例如,利用數位化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此外,數位化還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的協作和溝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決策速度。


文創產業方面,臺灣的服務業和文創產業在國際化方面面臨多重挑戰。除了跨境電商、顧問服務業、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外,其他服務貿易模式如商業據點呈現和直接投資行為的國際化並不容易。因此,文化生活觀光島的發展計劃也包括提升教育和科技的全面提升,透過持續增加對教育的投資、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和推動產學研合作,來增強國家的競爭力和創新力。


小結


台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卓越的科技創新能力,若要朝向「科技文化觀光島」的願景邁進。未來,應以AI技術應用為核心,探索創造不完全競爭的利基市場環境。雖然台灣AI技術與歐美接軌,但更應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利基市場,打造獨特的產品與服務,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善用外部資金與國際合作機會,推動科技生態系統建設,進一步強化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台灣的服務業與文創產業應結合六大區域特色文化架構,透過強化科技應用與區域化、科技化、文創化的融合發展,提升產業國際化潛力。同時,發展具地方優勢的產業聚落,以實現地方創生與經濟繁榮的目標,加速台灣在全球科技與文創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扶植新創企業需提供更完善的政策支持與資源整合,協助企業快速技術轉化與市場布局,特別是將AI、VR、AR等數位技術融入文化觀光產業,創造全新文化體驗與附加價值。


未來發展亦需強化基礎建設與數位轉型能力,在交通、通訊與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提供更強支撐。透過創新科技、國際行銷與文化價值的結合,台灣有望實現經濟繁榮與文化傳承的雙贏發展,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強大的韌性與影響力,開創永續未來。


© 2025 台灣智庫 Taiwan Thinktank.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有內容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保護,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改作或以任何形式使用。

bottom of page